炒股配资怎么开户 谈起香港,第一时间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它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然而,近年来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同样亮眼,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还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香港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势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于6月13日“机遇香港”系列活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就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现状、未来规划蓝图以及下一步重点任务等话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孙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未来数年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力争在多个科创领域取得新突破,助力香港成为全球科创枢纽。
加大投入
聚焦三大重点领域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约13.6亿人次,日均超2.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4.1%。民航方面,5月1日至5日,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997.1万人次,日均199.4万人次,比2019年劳动节假期日均增长11.1%。火车票更是“一票难求”,不少地区加开临时列车。仅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89.2万人次,同比增加123.9万人次,增长11.6%,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五一”假期,消费市场快速升温,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为推动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系统性规划和政策,涵盖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孙东说:“我们提出要建立上中下游协调发展,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创科生态圈,促进实现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基础研究方面,港府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并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科研平台建设。2023年,特区政府在基础科研上的投入首次超过本地生产总值的1%。孙东强调:“政府的投入还会稳步增加,立法会刚刚通过了60亿的拨款,在香港要建立生命健康研究院,今年还会提出30亿的拨款以加强前沿科学研究,要吸引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来香港与本地的一起开展工作。”
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方面,港府也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比如,通过“产学研1+”计划,政府拿出一部分钱来鼓励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设立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通过配对的形式资助本地或者海内外的科技企业在香港建立实质的生产业务。孙东还指出,香港投资管理公司最近陆续开始运作并投资,创投局的创新创投资金也正在做改革,希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孙东在采访中着重介绍了香港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科技领域: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科技。孙东指出,香港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已具备领先优势,有望实现突破。
其中,生命健康科技是香港的传统强项。多年来,特区政府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科学家,使香港成为仅次于纳斯达克的全球第二大生物技术集资市场。为进一步巩固优势,港府近期还通过立法会拨款,准备成立专门的生命健康研究院,未来还计划设立国家级实验室,聚焦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此外,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也颇具实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国际排名一直位居前列。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香港能够比较容易地汇聚和利用全球数据资源。目前港府也在加紧布局,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超算中心,培育了商汤科技、思谋科技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并有望吸引国际科技巨头来港设点。
孙东还透露香港正在研发本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统,未来将应用于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我们去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心,集合香港几家高校的科研团队,专注于大模型的开发以及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人工智能文书版本在创新科技局已经开始使用,未来在教育、医疗、金融也会推出服务平台。”孙东表示,香港研发的大模型非常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和导向,这个平台不仅能为香港所用,甚至面向全国都可以提供帮助。
第三代半导体则是香港近年发力的又一重点领域。2024年,香港成立了微电子研发院,将重点攻关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开发和中试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在港集聚发展。
孙东坦言,香港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会聚焦于最具优势的领域,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率先突破,同时积极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相关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分工协作,在成果产业化方面形成互补。
深化大湾区合作
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孙东重点提到了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孙东表示,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联通国际、服务内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他指出,香港对河套地区的全面规划即将完成,整个园区从西向东分两期发展,建设已经开始。根据规划,西区将建设约100万平方米的楼宇面积,总计二三十幢大楼,覆盖生命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据等多个前沿产业领域。目前首期3幢大楼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可陆续投入使用;另有5幢大楼也已在施工建设中。
谈到河套地区的未来发展,孙东指出,特区政府已经明确了几大战略方向。首先是打造一个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的无缝对接。其次,河套将着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助力前沿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河套还将致力于营造一个汇聚全球创科资源的“强磁场”,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创业者来此工作交流,人工智能加生命科学的国家级实验室有望在此落地。与此同时,凭借“一区两园”的独特区位,河套地区还将先行先试一批突破性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试点。他表示,相信到今年年底,总体的发展蓝图将最终出炉。
孙东还介绍,除河套园区外,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在大湾区其它地方推进创科布局。例如,在深圳前海毗邻的流浮山一带,特区政府计划规划建设香港数码港分园,重点聚焦数字科技、金融科技、高端服务等产业与前海对接。目前已初步选址约15公顷用地。
在广州南沙方面,孙东介绍道,香港科技大学已在南沙成立分校区,霍英东研究院多年来在南沙运作良好。此外,香港多家医疗团队也计划参与当地医院项目建设,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疗产业集群。
孙东表示,“未来几年应该是大湾区发展最快的几年,当然这也是香港科创发展最快的几年,我期待着香港在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中有更好的成绩。”
强化人才战略
人才是创科发展的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在谈到如何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时,孙东表示特区政府将多管齐下,在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大力吸引和集聚海外高端创新人才资源。
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孙东介绍,特区政府已制定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链条人才培养计划。比如在中小学阶段,将通过各类兴趣、科普项目,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在大学阶段,一方面支持高校加大在科学工程等领域投入,另一方面则通过创科实习计划,鼓励和资助在校生参与海内外实习和交流项目。
除了支持在校生的创新实践,特区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其中,“研究人才库”计划通过资助企业和机构吸纳应届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博士毕业生为例,入选企业可为每位博士提供长达三年、每月高达4.5万港元的工资补贴。同时,政府还设立“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本地企业员工接受前沿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在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孙东介绍,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高校、科研机构、创科企业引进海外杰出科学家、工程师提供出入境和税收等优惠政策。目前,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目前已经汇聚了25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现在香港有29个研发中心与超过30个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合作。
孙东披露,香港从事创新科技行业的就业人数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底,香港创科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已接近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较2014年上升35%达到近4万人。他表示,未来随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香港创科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有望带动从业人数突破10万。
谈到对香港创科人才发展的展望,孙东表示香港发展创科事业、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希望寄托在香港青年身上。他勉励香港青年要主动把握国家和特区大力发展创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刻苦学习科技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在融入国家和大湾区发展大局中实现人生价值。
巩固提升国际创科中心地位
在谈及香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定位时,孙东提出,香港应进一步深化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他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报告明确提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这一战略布局下,香港大有可为。孙东指出,香港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尤其是在汇聚创新产业发展的五大核心要素方面。
首先是人才。香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属性,使其在吸引全球高端创科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是技术。香港既有一定的原始创新能力,又可以作为“技术之桥”,将全球领先技术引进并帮助其在国内落地。第三,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可以为科创产业发展汇聚所需的资本。这其中既包括在港上市集资,也包括吸引全球创投机构来港投资布局等。第四,香港在助力国家构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也可大有作为。香港可凭借自身的国际网络,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另一方面,香港也是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进口的重要通道。随着内地不断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香港的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第五,高端专业服务是香港的另一张“王牌”。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商业孵化等领域,香港的服务能级居于全球前列。
在谈到香港当前面临的历史节点时,孙东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这一时间节点对香港而言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香港正迎来由治及兴、重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已经吹响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香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发挥并巩固香港作为国家走出去、引进来的支点,找到正确定位,助力国家科创大局。